又是一個補日記的文章
參加內門文史導覽
紫雲宮->雁門煙雨->木柵教會->木柵吊橋->山南宮->真美花園
內門紫雲宮
紫雲宮奉祀主神吳公真仙,據史載姓吳名本,宋太宗興國四年歲次己卯年(西元九七九年)生于福建白礁。畢生苦煉岐黃,博通群藉,學扁鵲之道,求華陀之術,以實現素志,醫無貴賤,慈悲濟世,普救蒼 生,為國拯民。宋仁宗景祐三年歲次丙子年(西元一0三六年)乘白鶴升天得道成神,享年五十八歲。其生前深受尊敬,人們在白礁建 廟雕像供奉。又稱為保生大帝、大道公,
宮址:高雄縣內門鄉觀亭村中埔頭一號
電話:(07)6672458
雁門煙雨
在清朝就名列臺陽八景之一。由於該地是由青灰岩所構成的惡地地形,長年經風雨沖蝕後形成險峻的奇峰、峭 壁。加上二仁溪流經其間,造成一片群峰羅列,整個山區就 像列隊飛行的雁群而得名。
雁門煙雨的朝暮景色相異,晴雨皆不同,尤其在煙雨濛濛的時候更顯幽雅綽約。走近點看,在青灰岩地形上凸出的小石堆,就好像爭先爬上天的木偶,因此又被當地人稱為「尪仔上天」。
山南宮
明永曆十五年間,由陳氏祖先仲公,其係鄭成功麾下禁軍教頭,兼外科軍醫,官至總兵,追隨延平郡王渡台,並奉請祖籍福建省漳州府金浦縣,東門外七都荷芽堡塞里社,所奉祀之吳府千歲金身,以祈求庇佑軍民,來台後奉派鎮守東都承天府北方,建基於三舍甲,後移駐東方永康里,至仲公子繼父職第三代俊公時,永曆三十七年,鄭克塽柔弱降清。俊公觀明朝氣已盡,隨即棄官,奉請吳府千歲避至,尪仔上天隱居。後來吳府千歲一直奉祀在陳承教先生府中。又道光年間,胡文氏往中寮五府廟犒賞五營軍士時,包回香火,再雕塑池府千歲金身。 陳氏係逃難至內門定居,是故原先所住房屋極為簡陋,神像亦僅供其家族晨昏參拜,嗣因神靈顯赫,保佑黎民,於是信徒日增,香火鼎盛,至民國七十年間,王爺突然顯靈示意興建廟宇,眾信徒皆感其靈異,雖經費拮据,仍不敢有違神意,旋即組織興建廟宇委員會,發起募捐集資,專責辦理興建廟宇工作,於民國七十二年農曆十一月十五日奠基興建。 |
興建同時,並增塑造玉旨匾、鎮殿千歲、石神公、福德正神等金身,又蒙信徒卓波、卓洪鮮兩夫婦奉獻李府、池府、吳府、朱府、范府等五王金身,於民國七十六年農曆十月全部完工正式慶成入廟,曾做慶成醮擴大慶祝。
以前庄尾橋下溪畔有一顆大石頭,稱為石頭公伯仔。居民常在附近拾獲有洞小石,並以紅線穿繫佩帶胸前,成為小孩的守護神。十幾年前顯聖降乩要裝金身,才奉祀到庄廟山南宮中。 |
歲值丁亥年五月二十三日,石神降乩示語,將這巨石遷出河谷,指地安鎮於此,再顯神威、石來運轉、祈福助運。
高雄市內門區內東里州界9號‧〈07〉6673-167
高雄、內門|木柵教會
木柵教會興建於西元1868年,是全台第三古老的基督教堂,更是羅漢門最早的基督教會。
木柵吊橋 位於木柵教會附近山腰的木柵吊橋,是石厝登山步道的一大特色,長約200公尺,遠望就如同繫在兩個山頭間的銀絲。
站在橋上視野廣闊、風景優美,而橋下有一口經過水滴萬年滴穿而成的石井。
另外,石厝登山步道還有巨石形成的石厝,與傳奇故事「寡婦鐘」發生地的鐘樓,沿途自然景觀相當清幽,行程來回大約需要半天的時間。
宋江兵器展示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