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)嬰兒摒息症(breath-holding spell):常見於六
個月至一歲半的小孩,一般小於六歲。
臨床上分為發紺型(cyanotic form)和發白型(pallid form)兩型。
第一型發紺型較為常見,小孩在受到驚嚇、傷害、挫折或生氣時,在劇烈的哭泣後,突然停住了呼吸,數秒鐘之後,瞼部出現紫紺色並失去知覺,軟弱無力,甚至僵直不動,有時還可見到陣攣性抽搐的動作‧
第二型發白型為小孩受到外傷,跌倒,頭部撞擊尤其是後枕部時,往往只有一次的深呼吸後便臉色發白,失去知覺和肌肉張力。值得注意的是嬰兒摒息症從不在睡覺時發生。嬰孩摒息症的真正機轉尚未完全被了解,且兩型不太相同;發紺型產生的原因為以下幾種因素的組合:
(a)劇烈的哭泣造成血碳酸過少性腦部缺血。
(b)呼吸暫停導致缺氧。
(c)閉氣性痙攣(Valsava動作)導致胸腔內壓增加。
(d)心臟排出量減低。
(e)因上述(a)和(b)因素引起腦部循環障礙。
此外,貧血也是一個因素,改善貧血可便發作次數明顯降低。至於發白型的致病機轉則是經由迷走神經過敏-心抑制性反射(vagus nerve hypersensitive cardiac inhibitory reflex)引起心收縮不全(asystole),。可達十五秒,造成循環衰竭、腦部缺氧而引起。嬰兒摒息症的預後很好,沒有數據顯示它會造成癲癇或引起智力不足,一般而言,在學齡前都會消失痊癒。
馬偕醫院小兒科資深主治醫師 何啟生醫師
http://203.69.179.10/taitam/pedia/education/syncope.htm